白雲牧場關閉公告
本人109年農曆過年身體不適初三上台大急診室,初四上手術台,清除肺積水2400cc,檢體送檢,插管,加護病房,初六轉普通病房,初10出院,幾乎在醫院度假,醫囑與子女擔心我年紀已70超過了要好休養,請辭了20年的生態講師專心養病,有機班,生態節能空間規劃,教師審查委員,學習型城市委員,通識課程,環保局環境教育,社區營造,國小食農教育……等,所有的課程都要停止,今後如有生態相關問題,自閱內容參考
本 人生於樸實的農村,三十餘年的養豬事業,從兩頭豬成長到兩千隻豬,從豬糞是農民搶手的有機肥料時代,到環保廢水政策的執行,雖然為國家賺進不少外匯,也為 家庭賺了不少錢,但總覺得對不起這個地球,因此當孩子長大沒有學費壓力時,一個小孩畢業打掉兩棟豬舍,2000年三個孩子都畢業,便毅然決然放棄三十年的 績業,而起發了環保的研究工作。
我用數十年的時間,以大自然與孩子當導師(三個孩子都念自然組),研究動、植物生態習性與共生關係,以生物多樣化,天敵交叉來取代農藥、化肥、药品,恢復五十年前的農村景象,落實:生態、生產、生活
白雲牧場
地址:雲林縣東勢鄉同安村(路)95-1號
《我五十歲才實現我的夢想,我的兒子四十歲就開始他的夢想! 》

只有堅持莊園級精品咖啡,才能真正對農夫好、對自己好、對地球好
一杯小小的咖啡能夠同時滿足美味、健康、關懷

教學內容:
大愛電視專訪=網址:阿公的夢幻農場
播放(48分鐘)
奇摩知識家 https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my/my
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的新聞實習頻道學協助拍攝
影片『 三「生」有幸 生態平衡的哲學』
不用藥物人工繁殖敎學過程:詳細文章在第19篇
錦鯉人工繁殖教學影片請上:
生態池的食物鍊
消費者--工作者--生產者--分解者:詳細文章在第1篇
湖泊與溼地生態:詳細文章在第1篇
300元=文字書寫過程
貓頭鷹雕塑過程:詳細文章在第17篇
諾亞方舟:詳細文章在第4篇
新諾亞方舟傳奇(現場教學動畫網站連結)
http://ap.ntdtv.com/News/Item/?id=200810040013
落葉+廚餘=多樣性生物分解工坊:詳細文章在第11篇
雞母蟲
鼠婦
黃金蜆繁殖-蜆精製作過程:詳細文章在第6篇
生態平衡者VS生態破壞者 :詳細文章在第13篇
居住環境對照
果園栽培+地瓜+雞除蟲除草-共生:詳細文章在第7篇
魚菜共生::詳細文章在第1篇
一.不以塑膠當浮板(有毒)利用水禾有氣囊,氣囊當浮板,上面種植空心菜、水芹菜、豆瓣菜
二.選擇以吳郭魚作魚菜共生(因他能在較低涵氧量下存活,水中涵氮量高有利植物生長)
改造生態金字塔過程:詳細文章在第12篇
錦鯉觀賞池製造過程:詳細文章在第8篇
澳洲龍蝦+水禾共生:生態養殖 詳細文章在第18篇
大閘蟹與水禾-共生態養殖:詳細文章在第18篇
防止福壽螺入侵溢水口:詳細文章在第15篇
木瓜開刀轉性:詳細文章在第2篇
甘蔗催芽:詳細文章在第2篇
甘蔗催芽
電子式孵豆芽菜 :詳細文章在第22篇
外賣=銀牙
從2000年起研究風力發電,從八片、四葉片、三葉片、兩葉片到五片,葉片從白鐵、到塑管,變速箱、交流到直流,水車發電,腳踏車發電,太陽能電動車-家中的廢鐵簡直可開博物館
DIY太陽能電動車:詳細文章在第5篇
速度20公里-36V-12A電池可行20公里-強光1小時可充滿-載重100公斤-強光下可邊走邊充電
太陽能電動-:詳細文章在第11篇
改裝廢棄電動車+方向盤+電腦椅,為安全24V改12V衝力減半
太陽能市電並聯-1200w:詳細文章在第11篇
車棚架設900w-24v太陽能板提供菲米咖啡工廠與家電110v並聯
材料費DIY-1K=26000元
指導學生從切割葉片-鑽孔-組裝DIY過程,讓學生親自動手,2小時完成一座風車發電
750w標準型+太陽能板(風光互助) :詳細文章在第5篇
腳踏車發電 :詳細文章在第5篇
水力發電::詳細文章在第5篇
手搖發電機:詳細文章在第5篇
二手直流馬達24V-100W+30倍增速機,以30公分手把順時鐘轉動,分/60轉=1800轉
供24V抽水機噴水高度80公分
地瓜粉=蕃薯粉-地瓜簽-製造過程:詳細文章在第10篇
螳螂生態:詳細文章在第17篇
無患子架接;詳細文章在第16篇
第二年開花
披薩窯製作過程:詳細圖解第17篇
阿嬤灶腳
簡易水牛雕塑教學:詳細文章在第17篇
環保禮炮 :詳細文章在第25篇
古亭畚製作 :詳細文章在第20篇
田蚌+河蚌生態:詳細文章在第3篇
斧足=台語-肉足:詳細文章在第1篇
牛屎鯽仔生態:詳細文章在第1篇
車栓魚 -寄生蟲-天敵:詳細文章在第2篇
魚類-寄生蟲:箭蟲-魚虱:詳細文章在第2篇
寄生蟲生活史:詳細文章在第2篇
環境指標生物=總統魚:詳細文章在第1篇
曲腰魚
環境指標生物=負子蟲 :詳細文章在第2篇
環境指標生物=水螳螂:詳細文章在第2篇
本土田螺生態:詳細文章在第1篇
繁殖需刺
本土水柳 :詳細文章在第2篇
農漁牧共生
探討農漁牧-近50年發展過程-如何落實:生態有機-生態、生產、生活
宣導立法,禁止農藥生產-販賣,大量化肥讓土壤酸化,提倡生態有機,讓農漁牧共生,救地球
一. 農業-台灣人一年每人吃掉七公斤的農药(2000年統計) 水稻從50年前每公頃7000台斤增產至今達-20000台斤,導致糧價下跌。
二. 50年前水稻每公頃7000台斤,農民可納地租、水租有盈餘可購地,不用補助款,過得有尊嚴、健康、快樂,
50年後水稻每公頃20000台斤,農們須靠轉作、災害補助,老農年金過活,大量使用農藥與化肥,使人民失去健康,健保局虧損,得利大型醫院。
三.畜牧糞便是最佳的有機肥,沒有充分利用,讓大小溝渠生物滅種?
參考:丹麥畜牧廢水-厭氧發酵-沼氣-發電-農業以液肥替代化肥-零排放,河川生物有救。
四.養殖業為增產,放棄農塘多樣性生態養殖,以單一養殖讓水質優養化,大量換水,導致地層下陷,水質硬度高魚類粘液受損,病毒感染而用藥?魚類藥物殘留, 導致大量魚塭棄養,漁民賠錢,人民失去健康,國家失去土地,
五.分享甭錢生態農場以生物多樣化,天敵交叉來取代農藥、化肥、药品,恢復五十年前的農村景象,落實: 生態有機-生態、生產、生活
農塘-過去-現在
雲林縣現有農塘有2276口,百年前先民來台,建立村庄部落,挖土墊高地基,踩泥巴製作土塊曬乾蓋房子,村莊前留下處處的農塘。
農塘具備儲水、防火災(以前沒有消防栓)、洗衣、釣總統魚、釣青蛙、戲水(沒有游泳池)、養鴨鵝、養魚以多樣性共生方法養殖,沒有電力,讓生物互相依耐、不用飼料飼養,讓每種生物產生天敵共生。
農塘中都有池中池,名為沽苗井(在池中挖出更深小池),遇枯水期讓魚蝦貝類過冬,農塘土堤種柳樹、無患子固堤,岸邊種水生植物護堤,淨化水質,不會產生優氧化,生物多樣性,形成漂亮的風水池,產權共有(稱9股13份)每年撈魚一次大家共享。
農塘的景象保留至民國50-60年代,民國70年開始以大量水泥、石頭替代,砍除柳樹、無患子,岸邊水生植物大肆破壞,讓生物無處棲息,而優氧化,水中含氧量低,讓本土生物滅絕,剩下吳郭魚與福壽螺可存活,水質惡化形成蚊子的育嬰房,以人類的眼光造景,不以生物立場考量,造出違背生物棲息的環境。
現在-農塘=景觀池水質優養化,水中含氧量低於3PPM,池中生物只有吳郭魚與福壽螺,(吳郭魚水中含氧量2PPM既可繁殖)讓本土食物鏈生物不能存活,只有吳郭魚與福壽螺外來種可生存。
未來讓農塘生態再現-急需喚起大眾普遍的重視,找回消失的本土物種,(如田蚌、河蚌、本土田螺、牛母螺、車栓魚、牛屎鯽仔、總統魚=環境指標魚....等)以利推動農塘生態,生物多樣性天敵共生,製造符合本土生物永續繁殖之環境,讓以前農塘生態復活。
左側-最新文章-20個單元-製造過程更詳細解說
.